在感动中被感动 ——2004年感动厦门人物推荐

日期:2005-02-22 发布者:大洲集团
 
人物名片:
陈铁铭  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台湾文史专业,1997年创建厦门大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现任厦门市思明区商会会长、厦门大洲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常年捐资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对厦门城市发展和经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发起厦门马拉松比赛的8位人大代表之一,自2003年起,连续两年出资举办厦门风筝邀请赛。
 
在感动中被感动
——2004年感动厦门人物推荐
撰文:刘新颖
 
风筝牵动鹭岛情
2004年10月17日,偌大的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前广场人群聚集,草地上彩旗迎风招展,天空中舞动着一只只风筝。小朋友在这里铺开纸张,潜心作画;老人们仰望天上的风筝,细细观察风筝的形状和姿态;年轻人手里牵着长长的线,线的另一头是高高飞扬的风筝。在最美丽的赛场上,人们自由自在地放飞最美丽的风筝。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十月,我们听到了人们撒播下的阵阵欢声笑语,我们看到了人们脸上洋溢着的舒展笑容。这就是第二届大洲杯厦门筝邀请赛的现场,厦门人的又一快乐盛典。
提起风筝邀请赛,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就是大洲集团董事长陈铁铭先生。两年前,陈铁铭在媒体的报导中认识了来自台湾的风筝友人曹志龙。曹先生是一位风筝爱好者,几年来自己训练了一支年轻的特技风筝队,却苦于经费的不足,无法参加国内外的风筝大赛。陈先生毅然决定出资支持这支队伍,并参与改编、壮大了这支风筝队。这支倾注了陈先生无限希望的队伍代表厦门多次参加全国的大型风筝比赛并捧回冠军奖杯,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
随后,陈铁铭在和曹志龙的商讨中发现厦门具有得天独厚的风筝放飞条件,于是,举办厦门风筝邀请赛的想法一拍即合。但举办大赛可不像放风筝那样轻而易举,其间一系列艰苦的探索和准备过程是外人所不了解的。陈铁铭一方面奔走呼号,不断扩大风筝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快马加鞭,脚踏实地做好风筝邀请赛的每项准备工作。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11月22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前广场,首届厦门风筝节隆重开幕了。这届风筝节吸引了国内外30余支队伍,到场观众达10万余人,效果空前良好。陈铁铭不仅本人全情投入,而且发动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其中来。引导参赛队伍的礼仪人员是清一色的销售女兵,现场维持秩序的是工程部的兄弟们,就连主持人也没有请外援,陈先生就地取材选用了自己的助理。风筝节首次让厦门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美妙的场景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明年再来看风筝”的呼声也日渐高涨。正因如此,闭幕式上陈铁铭宣布“明年还要办比赛”的话音还未落,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现场观众,大家都相约明年还要再来参加风筝节。
等待是漫长的,但为了美丽的相聚,付出努力和心血是值得的。在第二届风筝邀请赛的筹备期间,陈铁铭重新审视了首届风筝邀请赛,提出了将风筝邀请赛做成一个品牌,朝更高更强、影响力更大发展的想法。通过这样一个赛事的举办和推广,把风筝文化普及到鹭岛的每个角落,让人们爱上这项运动,让鹭岛更具活力。他找出了上次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每个小细节上都做足文章,力求尽善尽美。在风筝亮点上,陈先生设计了55条祥龙放飞仪式和万人风筝放飞活动。在参赛队伍上,吸引了韩国、马来西亚等7支海外代表队和26支国内代表队。那史无前例的壮观场景、那绚丽的风筝和精彩的表演引来了观众的啧啧称奇,赛后人们都说,风筝属于厦门,厦门需要风筝。
第二届风筝赛事如今已经圆满落幕,但是第三届呢、第四届呢?厦门还会继续举办吗?陈铁铭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一定办!而且希望推动政府将此赛事列为厦门人民的固定节日,像马拉松一样每年举办一次!”在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举办一年一度的风筝节,把厦门的风筝节办成和潍坊一样大型的比赛,陈先生的愿望能实现吗?诚然,目前还存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陈先生的带动下,会有更多人意识到厦门与风筝的不解之缘,会有更多人投入到这份事业中来。在不久的将来,厦门人一定会为拥有一年一度美好的风筝节感到骄傲!
 
结缘运动,关注民生
其实,陈铁铭与运动结缘还远不止风筝节,早在02年,他就和其他7位人大代表倡议并联合发起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厦门最美丽的赛道——崭新的环岛路上举办马拉松赛,打造一张厦门的魅力名片!而今,马拉松已经成功举办两届,陈先生又扛起了风筝节的大旗,准备使风筝节和马拉松成为厦门一春一秋遥相呼应的两大节日。美丽的鹭岛因为拥有了马拉松和风筝节而更显妖娆,城市竞争力和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
此外,2004年8月,陈铁铭先生出资冠名了厦门商界乒乓球邀请赛。该邀请赛从商界出发,最后扩大到全体市民的普遍参与,取得了不凡的影响力。通过体育赛事提升全民的身体素质,提升厦门的城市形象,这是陈先生不断支持运动事业的一个重要初衷。
身为民营企业家,陈铁铭并不盲目追求物质利润,而是以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2000年全国第一个青年志愿者日,陈铁铭出资出力,与共青团厦门市委共同号召鹭岛人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02年,协办绿博会并与工商银行合作举办了“我爱我家”摄影大赛,丰富了广大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自02起陈铁铭所在的大洲集团连续两年成为厦门电视台“十大经济焦点事件”独家联办单位,推动了厦门新闻事业的发展。03年,陈铁铭积极投入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为思明区政府捐资50万用于医疗配套建设。今年,他相继资助了厦门大学潘.威廉教授《魅力思明》一书出版和“魅力思明”摄影展,为三区整合后的新思明区文化建设又贡献了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陈铁铭还长期捐资助学,扶贫帮困,主动为社会分忧,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那些被陈先生资助过的大学生如今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在他们心中始终亮着一盏明灯,那就是“人间充满爱”,他们要尽自己最大力量回报这个曾经关怀并一直关怀他们的社会。
关注民生、关注最平凡百姓的生活,这是陈铁铭先生一直以来的坚持,这种关注将成为一个日常习惯,不断地去鞭策自己,影响他人。
 
殚精竭虑,运营城市
有人要问了,陈先生在公益事业上投入那么多精力,他自己的事业经营的如何呢?回答是肯定的:陈铁铭在事业上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其主业房地产开发上,陈先生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使大洲从一个仅有7、8个人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今天的拥有上百名员工、以房地产为龙头、多项配套产业相辅助的大型综合企业。他秉承“用心做人,诚信做事”的原则,相继开发了龙门世家、大洲新世纪广场、龙门天下、龙门御景等十余个经典项目。
厦门第一广场是陈铁铭由住宅开发向写字楼开发拓展的一个关键点,它对陈先生来讲不仅是一个崭新的尝试,更是回报社会的一个良好契机。位于鹭江道上的第一广场原本是厦门市有名的烂尾工程,已经停建多年,与鼓浪屿等周边优美环境及不协调,是市委各级领导的一块心病。每次陈铁铭先生去鼓浪屿的时候都不忍回头看,他一直在考虑如何使这栋建筑恢复生机。然而收购烂尾楼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在一部分人的眼中,烂尾楼就是没人要的房子进行重新包装的代名词。收购烂尾楼,不仅要进行市场的重新定位、改造技术的升级,同时,这也是对开发商实力的考验。为此,大多数开发商都在衡量自己的实力之后,对烂尾楼望而却步。陈铁铭却看准了第一广场的潜在商机,他经过缜密的思考,在厦门写字楼市场形式严峻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收购这个别人眼中的“烫手山芋”。
烂尾楼的收购过程必然夹杂着开发商与承建商、开发商与材料商、开发商与银行、施工队与工人,一环扣一环的债务纠纷,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这个过程往往要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弄不好就要官司缠身。而陈铁铭则通过与承建商、材料商、银行等一一商谈,以最大限度减少各方损失的温和方式开创了厦门市成功收购烂尾楼的先河。
经过陈先生的“金手指”指点,鹭江道上标志性的烂尾楼将摇身一变,变成标志性的写字楼。建成后的第一广场将拥有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办公设施,加之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360度全景观豪华空间设计,充分满足世界级企业对写字楼方面的高标准要求,堪称厦门甲级写字楼的典范之作。
事实证明,第一广场的收购和续建,为思明区甚至是整个厦门市的形象工程和市政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陈先生的这一举措也为厦门市整治烂尾楼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张昌平市长在第30次外商投资午餐会上曾经特别提到:“大洲集团陈铁铭先生承接了这座烂尾楼,就是对厦门的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厦门市政府要全力支持他把第一广场接过来,我们要为他排除后忧,在短时间内能够把第一广场建成!”
在陈铁铭收购第一广场之后,厦门市其他烂尾楼工程也得到了相应的整治和改造,一些开发商纷纷效仿,使许多停建多年的烂尾楼又萌发了勃勃生机。为此,有人说厦门烂尾楼“枯木逢春”,陈铁铭功不可没。
 
厦门是个温馨的城市,曾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荣誉,不久前又成功加冕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陈铁铭一直在考虑,作为房地产企业,如何为这个城市多做一点事情,让它锦上添花。马拉松、风筝节能够打造厦门的烫金名片,做企业、拿出好的项目则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为厦门的城市发展做贡献。为此,陈先生自觉担负起建设城市、运营城市的重任,在每个项目的开发上都一丝不苟,坚持使项目与城市发展时态相匹配,甚至领先于城市发展。探索新领域,创造新建筑、新社区甚至是新生活,这是陈先生殚精竭虑思考的关键所在。
随着风筝节的圆满落幕和大洲新项目的拔地而起,这一年走到了尾声。陈铁铭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关注厦门、关注城市的发展,尽其所能为他所钟爱的事业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4,冬季并不寒冷。是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点燃了希望,照亮了我们的心灵。陈铁铭先生正是其中的一分子。
2004,谁能感动厦门?评判标准各有不同,感动的内容却唯独不能少了两个字:奉献。在浓浓的感动中,我们的感动被预支、并永远珍藏。